张红凤,现任澳门新莆京7906not院长、关键岗位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早在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“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”称号。2009年、2010年又先后获得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”、“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”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。具有山东省第十一届青联委员、山东省公共政策软科学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、山东省政府规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、山东省烟草研究院学部委员、济南烟草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、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、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等多项社会兼职。长期从事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、企业管理的研究。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《经济研究》、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》、《改革》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;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纵向课题及重大横向课题30余项;出版学术著作3部。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、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20余项;论文多次被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等全文转载或介绍;研究成果观点和建议多次进入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中。
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的评选由团省委、省人事厅、省科技厅和省青年联合会共同组织,旨在表彰宣传我省各条战线涌现出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。2008年,此次活动经过层层推荐和评选,全省共有50人获此殊荣。张红凤教授名列其中,并因此于2009年5月接受山东经济学院《山经青年》的采访。
我所认识的张教授美丽而端庄,采访的那天天气很好,初冬暖暖的阳光倾洒在她的办公室里,也倾洒一地的幸福与自信。
张教授坦言她的人生转折应该是从上大学开始的。她来自于山东荣成的一个非常小的村庄——蟠龙,是村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名大学生。她开玩笑说:“我之所以能成为村上第一名大学生是受益于我的名字。我名字有凤,而村名有龙。呵呵,这只是一个玩笑而已。”肩负着父母的殷切希望和乡亲们的重托,她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。
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后,张教授有幸在我校、山大、人大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四所具有不同个性的高等学府中,接受了人生和经济学专业成长的系统训练,形成了成熟的世界观,全面地掌握了经济学专业知识,确立了研究方向,近年来主要关注政府规制与公共政策、企业理论。
她颇有感触的说,山东经济学院勤奋、扎实、朴实无华的个性奠定了人生的价值观。在这里她有幸遇到了她人生和专业的诸位启蒙老师,他们的谆谆教诲使她对教师职业和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立下志向: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和对中国的经济学与经济发展有所推动的学者。山东大学是一座百年老校,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聚集了知名学者,在这里,张教授有幸师从我国青年经济学家黄少安教授,并开始步入经济学殿堂。黄老师时常劝戒她做学问一定要“有所创新”,这种理念至今影响着她,使她在研究中尽量做到“殚精研究,锐意创新”;在中国人民大学这所综合性强,大师荟萃的重点大学,她又有幸师从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吴易风教授。吴老师严谨的学风和“十年磨一剑”的精神时刻熏陶着张教授,使她在博士期间甘愿“厚积而薄发”;正是这一期间她的积累,使她的科学研究能力获得提升,研究视野得以扩展,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;中国社会科学院则是我国社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,是国家和政府的智囊团,在这里张教授有幸师从的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、学部委员刘树成研究员。刘老师被称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研究的第一人,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高参。受刘老师的影响,她的研究开始转型,力争实现学以致用,反哺社会。目前,她承接的许多课题是对策性研究,直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。
十年求学,张教授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学生、普通老师向一名训练有素的学者转变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幸福的人总有幸福的理由,当问及觉得自己的哪段时光最快乐、最幸福时,张教授说:“我一直都很快乐,因为我一直都有追求。我觉得一个有追求的人,就是一个最快乐、最幸福的人。”
在过往的岁月里,老师一直坚持着感恩之情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中国有古训“饮水思源”、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”。张教授一直感恩于领导和同志们的厚爱与支持,感恩于老师的谆谆教诲,感恩于朋友和同学的无私相助,感恩于父母的辛苦养育……这种感恩之情一直伴随着她,也是她顽强拼搏、不断取得新成绩以回报社会和他人的不竭动力。
看到面前如此年轻的教授,我不禁想问日常生活中,老师最经常做、最喜欢做的小习惯是什么时,她笑言:“照镜子。呵呵,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嘛!”美人临镜,真正自信和快乐的幸福人生,就在雪银如镜的生命里闪耀光辉。
临行之时,老师送给我们也送给同学们两句话:脚踏实地,不断进取,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!机会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!谢谢老师,谢谢她的美丽和幸福,让我们懂得,在不断的知行合一中,成就自己的辉煌。
且行且吟,行者无疆,最是幸福无疆。
(新闻中心 姚菲 林迒)